1 何謂典藏?館內典藏的來源有哪些?
  從開館到現在共有幾件典藏作品?
2 黃土水先生的雕塑〈釋迦出山〉是屬於健陀羅風格,它的特色有哪些?
3 陳澄波、廖繼春、李石樵先生們的作品裡,都有背向觀眾的人物,他(她)們正指引著觀眾視線繼續向畫內觀賞。畫內又看到了些什麼?
4 陳澄波先生的夏日街景,在構圖上是用什麼方法破解垂直的電線桿、遮陽棚杆子?
5 劉國松先生的韻律之流,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韻律感?何謂抽筋剝皮皴?


劉國松43年前,有次於細筋的燈籠紙上創作後,乾脆商請紙店特製較粗與多量紙筋的棉紙作畫,並在技法上創新,他以棉紙作畫後,再抽離粗紙筋,使得畫作在墨色的色調變化中,呈現自然的白色,他稱為「抽筋剝皮皴」。
氣勢磅礡的墨線躍然紙上,灰白色筋絡蜿蜒其中,剛柔並濟的畫風自成一派,從早期被視為異類到如今在畫壇自成一格,畫家劉國松突破傳統所完成的作品令人讚嘆。
什麼叫「皴」呢?劉國松說,每到嚴冬時,人們的臉和手腳就被凍得龜裂,這種現象就叫作「皴」,用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肌理」。肌理並非一定要用筆才能畫出效果,它可以用任何工具做得到,就如同他用撕紙筋的方式表現一樣。這樣的概念,擴展了中國畫的表現能力與領域。

6 傅狷夫先生的海濤卷,左上方的題字內容寫了些什麼?讀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c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