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建的傳統土樓建築,功能齊全,風格更是獨一無二,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現在有年輕的土樓主人,將土樓改成了民宿,架設網站,果然吸引到許多人遠道而來,體驗古老的土樓生活。從高空鳥瞰,巨大的圓型土樓建築,讓人嘆為觀止,福建土樓高大的外牆,獨特的風格,被譽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建築傑作,在建築史上備受重視,而現在,你也有機會親自入住這歷史悠久,風格獨具的福建土樓了。「土樓民宿」房客:「在網路裡找到這裡的地址,然後通過電子郵件,找到這裡的樓主,交通啊、住的問題啊、吃飯的問題,什麼都是通過電子郵件。」


剛放暑假的香港大學生,從網路上找到土樓民宿的訊息,興奮的來體驗土樓生活,這是新一代土樓主人的創意,將充滿歷史的土樓,建築規畫成了民宿。「土樓民宿」主人:「旅館的網站是在0611月份的時候才掛上去的,但是主要是考慮到說,我們土樓身處較偏遠的山區,與外界溝通有一定的難度。」


進進出出的人,都是特地來土樓住宿的遊客,體驗老祖宗的智慧結晶,親自在土樓住上一夜,別有一番滋味。



 


漢寶德 載自 2001 /12 /23-24 聯合報 聯合副刊
三十幾年前,在大陸鐵幕低垂的年代,我就自中共的出版物中看到福建土樓的圖片。其中的圓樓特別令人感到訝異。中國各地的民居雖各有千秋,但可以看出一些形式上的共同特色,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精神。只有福建的土樓,圓圈、方塊,完全無法歸結到中國建築的原型上。所以我在課堂上介紹中國建築文化時,幾乎很少利用這部分資料。它的產生,實在令人納悶。




近二十年前,在一個小型國際討論會上,一位日本朋友送給我一張大陸的郵票,上面印的就是一棟福建的圓樓。我雖看過類似的圖片,可是看到中共居然把它印上郵票,心中不免一動。他們也很重視地方文化嘛!而郵票上呈現的多層同心圓的圖案,令人印象深刻。在全世界的人類文明中,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建築形式,有如此之特色的實不多見。這應該是世界級的文明遺產才是。難怪在冷戰時代,美國的衛星攝影拍到這些大圓圈,會懷疑它是秘密軍事設備呢?說不定是專門對付台灣的飛彈基地!

幾年前,《漢聲》雜誌出版了福建圓樓的專輯,我就有一探土樓究竟的打算。可是這幾年雖有機會去大陸訪問及旅遊,總因種種原因,無緣到離開我們最近的福建。今年春天,靜極思動,在上海的登琨艷建議去看土樓。大陸的朋友知道當地春天多雨,建議我們選擇秋高氣爽的秋天。因此我們夫婦才就到上海之便,與幾位年輕朋友,匆匆走訪了閩西,償了我多年的宿願。




土樓原是客家族群的發明
我們先到了福州,拜訪建築設計院的費院長,承他安排車子及行程,並派人帶路。先在福州略事停留,經泉州,看了重要的宋代古蹟,就過漳州轉閩西。過了漳州尚無高速公路,但一般公路及產業道路都已接近台灣公路的標準,交通尚稱方便。

到了福建,知道大家所特別感興趣的圓樓,不過是客家土樓的一種,因此土樓之名稱比較通行。土樓者,以夯土建造之樓房也。稱之為客家土樓,乃指客家這個族群所擁有的民居建築,是用夯土建造的樓房。土樓的種類簡單的說可以分為三類,要詳細說,可以分為九種。其中數量比較少,歷史比較短的是圓樓。

大陸研究土樓的學者,包括我們的朋友費院長在內,覺得圓樓在閩南也很多,土樓是否為客家人所專有很值得懷疑。可是我比較相信客家學者的說明,土樓是客家族群的發明,而後期由於它的防禦性十分優越,才逐漸傳播到閩南去。如果以行政區劃來看土樓集中在屬於閩西的永定縣,與屬於閩南的南靖縣,而後者的數量不下於前者。永定的河流是汀江的支流,是流到廣東出海的;南靖的河流,為自漳州、廈門出海。可是兩地相連,處於閩西、閩南的交界處,建築並無多少差異,地理形勢亦頗類似,應該是土樓王國的所在地。南靖的土樓居住者也是客民,可以說明這一點。

我們的行程是先到龍岩市附近,土地較寬廣的鄉鎮,訪問兩處著名的土樓,就到永定落腳,由該縣文化局長為我們安排下一步的參觀。我們在永定與南靖的山區各花一天時間,在景色秀麗的丘陵、狹谷間繞行。到南靖時則由該縣博物館的館長帶路。這個山區正是兩條小河的分水嶺,所以平地甚少。而客家著名的方形與圓形土樓,正是在這些狹谷中產生的。

當初的發明者必是摩西型的領導人

客家的學者們認為土樓是他們的精神長城。根據記載,客家人於兩晉之間自中原南遷到長江流域,唐宋之間再遷到粵閩贛的山區,正式建立獨特的客家文化。因此他們是承繼著中原漢文化的精髓,到貧瘠的山區求生存;又要面對少數民族的鬥爭,與歷次改朝換代時,敗軍的騷擾,土匪的襲擊,才創造了土樓文化。天高皇帝遠,他們歷代為求生存,建立起獨特的生活環境,是值得他們驕傲的。

他們很驕傲於夯土的建造技術,視之為來自中原文化的明證。這是他們特有的奧秘,不輕易示人。我提醒他們在我小的時候,中國北方仍然用夯土築屋,他們不以為然。夯土技術是用版子夾起做模,用黏質的黃土夾少量纖維質的草木之屬,用力敲打,層層築起。古人稱為版築,實在並不稀奇。稀奇的是他們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把北方一村的人,集中在一棟樓房裡。

開始建設這樣的民居,必然有一摩西型的領導人,具有偉大的創發力,才能說服族人,教他們如何建屋。我猜想他們舉族南遷,尤其是大族,除非有軍隊式的統御是很難做到的。他們自長江流域到閩西,沿途都是崎嶇的山嶺,歷經歲月,必然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到了永定一帶,舉族共同生活已經成為傳統了。


地理環境是他們不能不建樓的另一個理由。在狹窄的河谷中求生存,少有的平地必須用來耕作生產,樓房可以減少房屋佔有的空間,又可以排除外來的侵襲,是很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客家土樓在喜歡平地建屋的漢民族建築中,乃成為唯一的例外。

圓形土樓的防禦性能極佳

按照當地學者不甚嚴謹的研究,客家最早的土樓自宋代開始,目前尚存的馥馨樓建於北宋。土樓的技術與今天並無分別,但是早期的形式比較接近華北的大宅子,座北朝南,後面是最高的建築,兩邊護龍向前,高度遞減,中間的廳堂、中庭、中門等中軸線,前面並有富麗之正門。與北方民居之不同,在於建築物緊密的集結於方形空間,庭院甚狹小,而採樓房形式,至少二層,多至四、五層。由於其高度,土壁就顯現出來,尤其醒目的,是屋頂用的是明代以後民間不准使用的歇山頂,為了保護土壁,又突出牆面很深,在外觀上兼有穩固與飄逸的特色,所以予人印象深刻。這種早期的府第式土樓,後來就發展為三堂二落、五層飛檐的「五鳳樓」的式樣。到今天,「五鳳樓」仍然是保留下來最多的。而且分佈在較宜於農耕的平川地區。

進入山區,社會不安寧,匪患多,這種府第式建築的防禦性不夠,就把兩翼與正門的外壁全面提高,與後樓等。這樣一方面把居住建築的外觀改變為一座堡壘,同時可以容納較多的族人居住,以策安全。何時才有這種方樓呢?沒有明確的紀錄。可以推想其發展期應在明代早年,晚明到清初則為其盛期。至今尚保存了一座六百年歷史的日應樓。

發明了正方形的土樓,就把中原傳統的民居格局改變為堡壘,失去了空間上的尊卑之分。自此發展為圓樓,只有一步之差。在幾何學上,正方形與圓形的精神是很接近的,只是圓形的外觀更動人、更具震撼性而已。在土樓建築上,圓形的夯土牆可能需要更熟練的技術,更嚴格的施工管理。據當地學者的報告,他們建屋不用工人,而是族人在族長的領導下建成。

圓樓的防禦性更強,分佈在貧瘠的山區,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區。似乎越是山區,土匪越多。可惜的是沒有記載可以告訴我們在甚麼時代,是哪一位發明了這樣動人心絃的建築。只能推論發生的年代可能在明清之間。據記載,郵票上出現的承啟樓是崇禎年間始建的。

農民用種菸葉致富的錢去造圓樓

對於一個好奇的旅客來說,看到這樣奇特的建築出現在只有梯田的山區,不免懷疑這些農民怎麼有此財力建造可以使用數百年的樓房。後來我查了些資料,發現自明代後期,事實上山區可能比平川還要富裕。自萬曆前後,這些山區開始生產菸草。中國人何時吸菸,不是我研究的範疇,可是種菸製菸就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生計。這種經濟作物會使資本集中,造成些富人。其結果,使比較美觀的圓樓大行其道。

不能避諱的事實是,到了清代社會漸漸安定,中葉以後,永定的菸葉發達,後期更有僑居南洋經商致富者。聚族而居與防禦的性質漸漸減少,財富象徵的性質漸漸增加。所以有錢人建屋不為居住,而為家族發達的標誌。清末到民初,圓樓建得最多,僑民在抗戰之前也有建屋的紀錄,最晚有一九六五年建成的。大致說來,後來建造的圓樓,規模屬於中等,建造比較考究,使用人極少,所以保存良好。

在這次訪閩中,我們的主人安排了兩次自山頭俯視河谷土樓景色的機會,使我們飽覽土樓的盛景,而且對它們的大環境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土樓是人類文明的奇觀
客家的圓樓與方樓分佈於鄉鎮,比較集中的是兩條河谷。一條在永定,自東北向西南流,名為南溪,經高頭、湖坑、下洋等地入廣東境匯入汀江。另一條在南靖,自南向北流,過書洋、梅村等地轉東行匯入船場溪。這兩條河谷,像兩條鍊子,串起了圓形與方形的土樓,是人類文明所創造的,最令人感動的景觀之一。可是要從天上看才成,走到土樓群中,並感受不到它的魅力。好在兩個河谷都很狹窄,兩岸的山嶺高聳,可以上得去,就有機會看到此一奇觀。

第一天,我們的車子經過七轉八彎,爬上了稱為蛟塘的地方。胡局長終於帶我們穿過村落,走到觀景點,可以俯視河谷數公里。但見圓圈、方塊一簇簇的嵌在河谷的岸邊,使我們大開眼界。這時已是夕陽西下之前,河谷升起淡淡的霧氣,使得這些碩大的幾何形,有來自外太空的不真實感。我的照相機的望遠鏡頭倍數不夠,登琨艷借我大鏡頭一用,照下兩張做為紀念。但是整個山谷所發現的景象卻只能保留在模糊的記憶中。

第二天,改由南靖縣博物館簡館長帶領,同樣繞到山上去看河谷的土樓群。本打算鳥瞰河坑村,但視角不良,道路不佳,改去另一山頭,俯瞰田螺坑。在這裡視界非常理想,縣政府建了一個大亭子,立了柵欄對參觀者收票。大陸已經沒有一個值得看的景點是不要錢的,所以也不必大驚小怪。走過亭子,再下幾步到平台,河谷中三個圓圈與一個方塊自然結合成美妙的畫面,才覺得門票是值得的。

圓樓與方樓,其外圈的屋頂已經完全把傳統中國民居中的變化排除了,只剩下一個連續的、簡單的屋頂所構成的幾何形輪廓線,好像是一隻巨靈之手在大地上畫出的帶有哲思的圖案。我們留連不忍離去,可是因行程另有安排,就要下到河谷中,去近距離的尋訪名樓了。

一座樓必是住著一個家族

在數千座方樓,數百座圓樓之中,通常以永定高陂鎮的遺經樓為方樓的代表,以高北村的承啟樓為圓樓的代表。根據主人的安排,我們一行是把遺經樓當成進入土樓世界的第一站。

遺經樓建於清道光年間,在群樓中真是比較老的了。佔地一公頃,面積也真大的了。高五層,應該是最高的了。可是此樓並不非常典型。它的主樓要高一些,屋頂並未連成一體,還看得出主從關係。而主樓不但高,而且內院外壁也是厚厚的土牆,不像其他三面是出挑的走廊,似乎是防衛的最後陣線。另一個特點是,內院的廊子都用直木條封住,顯得特別安靜。

在四方內院中,有一個小的四合院,其中軸線對著正門,後面較高大,就是祖先廳。這是客家土樓的共同特色,祖先廳是家族的精神重心。在一般的土樓中,常利用小合院的兩廂當學堂,遺經樓的家業大,他們是在正門外面大院子的兩邊建有學堂。外院之外又有大門,高大寬廣,可以容車馬進出,氣魄宏偉。

一座樓內是一個家族,住了幾十戶的成百口人。公共事務靠一位公推出的長輩管理,費用則由公田的收成來維持。由於有公款,所以自日常管理,到年度祭祖、慶典活動,都可暢快的推動。公款還有一個作用:如有不肖子孫,窮困至於破產,要賣掉他的一份房產時,規定不能賣給外族人,可先用公款買下。而樓中分為幾十間,好像完全連在一起的透天厝,自地面到最上層,屬於一家。地面原是廚房,二層通常是倉庫,三層以上是住屋。這一點,方樓、圓樓都是近似的。

自建築上看,遺經樓本身量體簡單,白色的灰壁與暗色的原木之對比,高雅大方。屋頂灰瓦,歇山出挑,既壯觀又飄逸。除了祖堂略為雕飾以外,可以稱得上簡單、樸素而有古風。可惜大樓外緣的建築已經破損不堪,地方政府並無力修復。

土樓皆有一中軸明顯的祖堂
訪問土樓當然不能遺漏印在郵票上的、永定高北村的「圓樓之王」承啟樓,這座樓據說建於明末清初,是屬於大型圓樓。據大陸作者,當地有一民謠,概括其特色:

高四層,樓四圈
上上下下四百間;
圓裡圓,圈套圈,
歷經滄桑三百年。

另有人為了形容圓樓之大,後面兩句改為

我樓東,你樓西,
共住一樓不相識。

約自天空看承啟樓,可以看到這座近兩百年歷史的土建築,與它近鄰的幾座近期建築的較小的方樓與圓樓是大不相同的。不只是因為大,而是因為它有一種自然灑脫的線條。它並不是圓規畫出來的圓形,很像新石器時代手工磨出來的玉鐲,有天然的不精準的美感。只是整體看來,它是圓形。後期的土樓內部,很注意院內空間,可是這承啟樓的院子裡尚有三圈,除了最內圈為祖先堂外,第二圈外壁與土堡無異,自夾道進去,仍有四十餘房間。第三圈才是平房,供學堂之用。圈與圈間如同夾道,像一個小村落。住在這座直徑七0餘公尺的圓樓裡,如你住樓東,我住樓西,確有可能整年不謀面,因此見面亦不相識。

土樓,不論圓、方,都有一中軸明顯的祖堂。所以自正門進入,沒有絲毫土樓的感覺,反而很接近閩南的小型廟宇。進門後就是一個小院子,兩邊的建築已破敗。進了二門,又是更小的圓形的內院,前面就是正廳。如果不抬頭仰視,幾乎不知在圓屋之中。只有走上樓梯,到了四樓向下俯視,才知道中間的小廟是由圓屋層層包被著,像一朵花一樣,祖先堂是花心。層層圓屋只是花瓣而已!

土樓的美感就在單純與樸實之中
自建築的外觀,到內部的空間,以承啟樓為代表的客家土樓,確實稱得上一大奇觀。很難想像,中國黃河流域的正統文化,歷經歷史、地理因素的影響,在社會特有的條件下,會產生這樣美妙的結果!經過幾百年的演變,蛻盡了傳統中國建築的形式,演化出最簡單、最悅目、最具韻律感的圓形。


它的美感就在單純與樸實之中。樓之外觀,在出挑深簷的陰影下,為一平坦的圓形黃色土壁,上部有一排小窗,正門是拱形白粉壁中開了長方形大門,上有「承啟樓」匾額,簡單大方。樓之內全為木造,最上層突出,構造合理、輕巧,層層弧線,形成動人的韻律。而暖褐色的木質與內圈屋頂的冷色灰瓦形成愉快的對比。陽光照射下,其美感如同音樂盒子一樣,令人感受到無聲的樂音。

很可惜的是這些土樓雖經一再宣揚,地方政府並無經費維護。承啟樓的第二環已有部分倒塌,大多數有歲月的重要土樓都面臨維修問題。在訪問行程中,除了建於雍正年間的方樓,和貴樓,被列為國家級文物,將有經費修復外,大多只能空等。他們為了爭取聯合國文教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已經拆除了或準備拆除重要土樓前面的破損建築或新建,可是要等聯合國的專家投下寶貴的一票,實在還有相當的距離。


謝謝keary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lycsh 的頭像
    emilycsh

    emilycsh的部落格

    emilyc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