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湯瑪斯.佛里曼 Thomas L. Friendman

譯者: 楊振富、潘勛   出版社: 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公司


作者簡介:湯瑪斯.佛里曼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著作有----   "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凌志汽車與橄欖樹(了解全球化)"、"經度與態度",他是普立茲獎的終身評審,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精通希伯來與及阿拉伯語。作者在MIT的現身說法演講http://www.twocw.net/mitworld/video/266/


本書介紹



作者以美國的角度出發看全球化,親身到訪對全球化有重大影響力的主要企業,實地觀察他們的經營情況、訪問關鍵人物、了解當時的環境背景,由共產主義瓦解冷戰結束到資訊科技演進應用的歷史軌跡,歸納出剷平世界的強大匯流是如何造成的,並語重心長的給國家、企業、家庭與教育政策應該要努力的建言,提出目前企業該如何做才能致勝,並不忘記請大家在進步的同時不要忘了,在不少非洲、拉丁美洲甚至印度、中國還有許多看不到希望的弱者,同時呼籲我們別忘了當我們這方便的使用這些科技時恐怖組織也有著相同的工具與能力,仇視封閉的意識形態的、恐怖攻擊、及戰爭是可以輕易將這些摧毀的。  僅將該書大致的結構做個人整理為下列五大部分介紹,並將個人閱讀觀感略述於后。


. 全球化三部曲


作者將全球化歸納出三個時期,全球化1.0是由國家的國力來推動全球化,全球化2.0是由企業來推動,全球化3.0推動力是來自個人。 拜資訊網路科技的發展,全球知識網路連結變成單一網路,新科技建立了新的工作流平台,讓企業將工作切割,包出去給世界各地的知識中心,以最低代價換最高效率,企業做更廣的結盟競合,在這樣的平台上個人有更多更大的機會,創新繁榮的新紀元產生了。


. 工作外移的警訊


 作者先說明當大家都在睡大覺時,印度人是如何的積極努力的爭取任何可能的外包機會,因著資訊網路及新的作業流程,過去封閉地區的人,不需要費盡心力辦移民、不需要爭取出國留學,不少印度人有機會參與全球化,除了眾所知道的電腦軟體,還有財會報稅與投資分析,醫師口述的病例、斷層掃描圖片等,由印度的專業人員變成電子檔病歷或是提供判讀分析,利用時差關係,美國當天的工作第二天一早都會變成電子檔傳過來,如果你明天一早要一份巴西市場調查的簡報,第二天上班前,一份製作完整的簡報就已經由印度傳送過來了,這就是遠距離的行政事務,連路透社的新聞也都外包印度了。


在印度有245,000位員工負責接聽來自全球各地的電話,班加洛的 24/7中心有2500名電話員工(24/7共有四千多名員工分在不同地區),他們接受正音訓練,有外撥推銷或是接受客戶來電的,處理的問題有航空公司、信用卡、保險、電腦問題等等,其中有代表達美航空、微軟公司,戴爾公司..等等世界知名大企業;你很難想像他們的員工有10%-20%白天在唸企管或是電腦學位,就是沒有讀學位也接受商業及電腦訓練,他們重視自我提升,有秀員工公司提供周末全天的MBA課程,除了外移的工作,看看他們努力向上提升的企圖心。


    中國大連另一個班加洛,不只是製造業還兼智慧產業中心,奇異、微軟、戴爾、惠普、新力、SAP等都在大連設有軟體研發部門及亞洲區後勤中心,他們是如何用心的培訓他們的大學畢業生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美國JetBlue 訂票的居家外包,也是將工作發包。  


今天個人與企業把工作發包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過去我們以為只有低階工作外移,其實不然.太多的新流程讓我們驚訝,可想見的創新還有很大的空間。


. 競賽場正在剷平


哥倫布乘著船隻西航以為由大西洋可以直通亞洲,認定往西可以到達印度,但他將地球想的太小,距離搞錯,發現美洲新大陸,誤將美洲當印度,向西班牙國王報告地球是圓的。而本書作者乘著印度赤腳司機的汽車,到了真的印度,卻滿眼都是Americans,美國口音的客服中心,Infosys園區是一高度文明與進步的世界,鋼骨大樓林立、大型游泳池、高爾夫球場,很多裡面的企業為其歐美總部做後勤支援,接聽全世界各地轉來的電話,Infosys用四十面液晶面板的螢幕招集全球供應鏈成員作即時視訊會議,Infosys執行長奈里坎尼 (Nandan Nilekani) 指出 -- 網路泡沫化之前的寬頻與電纜舖設加上電腦的普及與新軟體不斷的推出,創造一個平台,可以從任何一個角落傳送智慧產品、智慧資本;它可以拆解、遞送、散發、生產,再重新組合,工作增加許多彈性,特別是智慧性質的工作,班加洛就是這些發展的具體成果,競賽場正在剷平,世界不斷縮小變平,插上插頭就可以大顯身手,我們在身處的世界是平的。  作者提出剷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及由推土拉扯出來的三大匯流,及如何看待全球化企業。


. 剷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  


世界的競賽場是如何的正在剷平中,是哪些因素將世界抹平,作者將這些因素形容成十大推土機,這十大推土機是:


1.柏林圍牆倒下,冷戰結束


2.網景上市,瀏覽器的應用


3.工作流軟體,軟體互通的網路世界


4.資源開放,知識共享


5.外包、不需移民就能參與


6.岸外生產,新的投資環境,中國大陸更開放


7.供應鏈的整合,產業結盟的更緊密


8.內包,有能力的企業深入其他企業的內部作業


9.資訊搜尋,知識共享,人人都有機會


10.輕科技的應用,更多的應用被創。


作者在十大推土機的敘述中,引用了美國多家一流企業的全球化故事,除了戴爾電腦跨全球的生產配送;沃瑪百貨的物流運作,由世界各地運來的貨品如大川般流入沃瑪的集貨中心,再如小川般的分流到各零售店;UPS已不只是世界物流而已,它跨足其他企業的內部進行顧問、融資、流程、維修、銷售等的內包作業,每個故事的述說都引人入勝,也讓讀者由十大推土機的闡述,對新的科技軌跡豁然一新。


. 十大推土機產生的三大匯流:


而這十大推土機的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三大匯流,新賽者不帶任何包袱都可以跳進新科技的賽場,不需要外移就可以創新,這三大匯流行成了更沒有阻力、低成本、高產能的全球競合。1.    第一匯流: 十大推土機擴散紮根互相拉拔,經過時間整合相輔相成,工作流軟體與硬體間匯整,約在2000年引爆,創造出新的全球競賽場。2.   第二匯流: 新科技結合新做法,需要結合各類人才、各種專業知識、全新程序的新流程。3.    由共產世界投入十五億人,全球經濟擴充到六十億人口,真正全球性的參與新賽場與新作法整合的第三大匯流。


. 該如何看待全球化企業?


當IBM將其PC部門賣給中國的聯想(Lenovo),它的總部在紐約,工廠在雷利和北京,董事長和財務長是中國人,執行長和營運長是美國人,它在香港上市,它該是美國公司?中國公司?投資人不管你在哪裡做,只要有利潤、永續經營,但是企業在不同的地區他擁有的是甚麼? 法律該如何保障專利智慧財、隱私該由誰來保障如何保障、稅務帳務該如何公平等等,在抹平的世界中,這些全球的治理機制要如何合作才能保障合法處理方法? 在全球化中小人物可以做大事,大人物也可以做小事,知識與工具的分享共用,階級也被漸漸抹平了,。有太多東西需要被釐清。



肆作者的分析與建言


一. 對其國家、企業、家長的建言

1. 相信開放才能將餅做大,才有更多機會


    作者由多方面論證開放與自由貿易比豎立壁壘對美國更有好處,因為新的應用會不斷出來,新的產業會被創造出來,全球的大餅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大,因為落後地區也想要購買更多更好的美國產品,他們只有更進步才會消費更多美國商品。


2. 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好好拼教育


  作者更語重心長的說明,世界被抹平你不該祇是平平,你和孩子應該終身學習、更多創意才能有競爭力遠離工作外移的危機,並說明美國擁有法治、社會開放、世界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政治穩定是良好成功的資本市場的特質所以才會在抹平的世界居於贏家的地位。但是也憂心現在的孩子太優渥,而變胖變笨變懶敗光家產,並可見在未來的十多年內國家缺乏理工專業及創新人才,作者由理工人數的減少、缺乏雄心、教育水平低落來建議政治人物不應討好大眾,要承認教育與雄心落差的危機,期望年輕人培養特殊、專業、善於調適,建立終身受雇力,並要求父母們要更嚴格的扮演教育的角色,將下一代提升上去。


. 對開發中國家的建言


 1. 內省:殘酷誠實的面對自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應該如何  立足在這新世界。   


 2. 深化改革:世界變小變平,要做宏觀經濟政策批發式改革轉向提昇社會層面的零售式改革:基礎建設、法規制度、教育、文化,在法律基礎下創新,才能與他國作好的合作。   


 3. 前瞻性的領導者:領導者要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之務,而非意識形態和政爭。


. 成功企業致勝的七大法則


 企業要在抹平的世界中成長,要學會如何自我改變自我調適,而不是抗拒,作者提出今日成功企業的七大法則


1. 向內自我挖掘,不要想築牆。


2. 小公司利用新工具參與全球競合學習做大,將企業做的更遠、更快、  更廣、更深。


3. 大公司想要蓬勃發展,要學會讓客戶做大,自己做小。


4. 企業要學會做最好的合作者,未來複雜的環境非單一企業就能掌握。



肆作者的分析與建言


5.隨時自我體檢,將最好的結果賣給客戶。


6.外包是為了更便宜的創新、成長、更大的市場、更多的人才,為了致勝而非為省錢而炒人魷魚。


7.工作外包海外並非是那些不愛自己土地的人,有理想的人也在做。


.   關心處在黑暗角落沒有希望的人群


 世界已經縮小抹平,但是還有好幾億人因為健康太差、政府太爛而生活得毫無希望,有些生命受愛滋、瘧疾、肺結核等所威脅,沒有供電和清潔的飲水。有些健康尚可但是力量太弱,他們可能住在已經抹平的國家,但是沒有參予的工具與技術及基礎設施,有些是因為管理者的貪污與管理不善所致,帶來的就是憤怒或暴力。而有些是被封閉在宗教轉化的政治意識形態中,新科技抹平的景況下年輕人無法發揮潛能,以至於挫折太深,甚而演化成絕望與憤怒或是恐怖暴力。科技需要的高能源、高電力、大量的模壓金屬,這些都造成環境破壞及國家間的競奪,而潔淨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需要被研發出來的。作者廣泛深入的以多方面的角度及人道關懷呼籲,當你站在抹平的世界中央時,也不要忽略掉還有很多大家未曾仔細思考的問題。


.戴爾衝突防制理論


 作者的手提電腦的出生之旅是,戴爾接單後自動將訂單分配到它在全球六個廠其中的馬來西亞檳城廠,其供應鏈上的第一階三十多家供應商同時接到應準備的材料資訊,且須每兩小時供一次料,九十分鐘之內送到,無庫存的剛好及時(just-in-time)的組裝,而其第一階供應商之前尚有多階共四百餘家供應商跨全球各大洲在這個體系中運作著,檳城每週六天都有一架華航包機起飛將成品送到美國的納許維爾機場在派送到用戶手中,整個供應鏈跨過北美、歐洲、亞洲等不斷的保持供需平衡。即使中日這兩個互不信任的國家,日本還是把工作移到中國。因此作者認為只有戰爭會破壞這樣的平衡,所以作者認為戴爾理論說明了:世界上,隸屬某一個全球供應鏈的任何兩國,只要還在相同的供應鏈裡,戴爾之類的,就不會真的開戰。在大型供應鏈中大家要的是剛好及時的出貨或服務,而不是過去的戰爭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國家花時間去打仗,一定會打斷全球的產業與經濟,一定會喪失其在供應鏈中的位置,代價是很大的。尤其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進得了全球供應鏈,就好像挖到石油一樣,且油井還永不枯竭,如果發動戰爭而摔出供應鏈,就好比弄乾的自己的油井,或是往油井中灌水泥,這是得不償失的,供應鏈中是雙贏多贏的競合。


個人閱讀觀感:  


這本書會吸引我是在看到那令人莞爾,卻又再貼切不過的兩句話,作者說: 『小時過常聽爸媽說:「 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子沒飯吃。」現在我則說:「 女兒啊,乖乖努力念書,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初看到這兩句話時莞爾一笑,但想想這些年來工作環境的轉變、報章雜誌的報導外,身邊遇到的幾件事卻也是如此,一是住美國矽谷的朋友已經失業三年多,主要就是工作大量外移印度,也很慶幸他最近才又回到職場;二是女兒近兩年常常接觸的工作夥伴就是印度的軟體工程師,聽女兒提到的不是和飛抵台灣的印度工程師開會,就是和在印度的工程師通E-mail 討論問題,每當提到印度時總會想到余秋雨在跨世紀時寫的〝千年一嘆〞,還常常唏噓印度的髒亂、貧窮、落後,但是看到本書形容印度班加洛(Bangalore)這個都市驚人的發展,只有愕然與驚嘆,趕忙上網找出地圖查看,想知道這個不同於印象中的都市是在哪裡(在印度的東南方),當發生在週遭的事情確是這麼的鮮明,讓我想更進一步的瞭解世界是怎麼個被抹平。


 雖然生活中不斷的知道,台灣製造廠商外移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印度軟體工程師的優異搶了矽谷甚至更多美國人的工作、南韓的急起直追甚至國民所得已經超過台灣,資訊科技與網路建構的全球化是大趨勢,全球性的整合與競爭是必然,但是當作者將其購買的戴爾手提電腦由設計到供料、製造、配銷流程做一系列詳盡的報導後,供應鏈的運作是這麼鮮明的呈現眼前,課程中讀到的供應鏈、生活上接觸的物流宅配、即使工作處在供應鏈的幾個環節中,也不曾這樣的清晰,清晰到讓人似乎到看著它流暢的運作,完美的演出著。


作者一系列完整的說明,世界抹平的遠因近因,及實務運作的故事,發人省思精闢的分析,很多觀點及語重心長的話,雖是對其國家、企業、個人進言,但以台灣而言也是非常貼切實用的,值得我們去體會去深思,當我們也是全球化的一份子,在優勢不斷流失的狀況下,不禁讓人憂心,我們在抹平的世界中還有多少機會?我們對於教育政策是否也有著作者的遠見與深慮呢? 當家長的是否關注到要如何培植下一代的競爭力呢? 我們該塑造甚麼樣內化的文化呢? 我們的領導者應有甚麼樣的睿智呢? 我們該有何樣的胸襟與視野來學習調適呢? 由書中得到的啟示---無論是國家領導人、企業、個人都要永遠真正誠實的面對自己,檢視自己的弱點與錯誤,不斷的修正調整自己才能立足於這被抹平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c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