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組李淑娥撰寫
(一)  在1940年代台灣攝影史中,被尊稱為「快門三劍客」 是指哪三  位?

       張才的影像風格與另二位大師有何不同?其攝影理念為何?
(二) 1940~1946年間, 張才以相機記錄當時上海都會風貌的作品在中國

       攝影史上有何重要性?透過觀景窗,張才所顯現的社會視角又是哪

       些層面?
(三)  1950年代,張才拍攝的「原住民容顏」 影像除了符合人類學人文、

       質樸的特質外,還可看到呈現哪些樣貌、風格?
(四)  張才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位身兼父職的大哥張維賢,對其日後創作

       生涯有何影響?
(五)  以廟會慶典及酬神等宗教儀式為焦點的寫實影像,如《舉枷還願》

      《套枷掃街》《三峽豬公》《霞海城隍祭》…,你對這些信仰禮俗的

       意涵、典故知多少?
(六)  一張照片能透露多少時代的秘密?可看出多少東西?「讀」到多少訊

       息?隱藏了多少我們已遺忘的事物?從張才的真情影像紀錄中來找尋

      將被遺忘的事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c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